浅析U型槽在站场排水改造中的应用

浅析U型槽在站场排水改造中的应用

以怀柔北站场排水改造为例

摘要:北京铁路局怀柔北站场排水改造工程应用U型槽、横过管、沉淀井综合整治,本文介绍了该种传统方法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重点说明了构造原理,并对以后站场排水改造提出采取新工艺的建议。
关键词:站场排水;整治;U型槽;横过管;沉淀井;建议
0 引言
为使铁路设备质量得到提高,保障行车安全,同时提高旅客的乘车舒适度,站场排水不良病害受到各工务段的高度重视。站场排水从广义上讲包括地面水、地下水、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除,从狭义上讲即指地面水的排除。本文主要以怀柔北站为例介绍狭义的站场排水系统改造。
1 病害概况
北京工务段所管辖京通线地处京北山区,线路路基大多为粘土路基,因汛期降雨频繁,线路翻浆情况较严重,站场岔区翻浆尤为严重,线路翻浆使线路平面几何尺寸难以保持,影响行车安全。怀柔北火车站作为北京铁路局的客货二等站之一,位于京通线k57+312里程处,属北京市年降水量较大地区,怀柔北站场内因无排水设施,道床排水性能较差,雨季股道之间及岔区雨水淤积浸泡路基,严重影响了车站的正常运营,病害状况见图1。

图1  雨季站场积水概况
2 病害原因及危害
通过分析,导致怀北站站场排水不良的主要原因有①既有排水设备不足;②局部排水不良。具体分析如下:
站场内岔区成群,由于岔区地段线路平稳性差,散装货物撒落后造成道床的脏污板结、基床面形态改变等原因,致使道床渗流性能变差,造成站场局部地区排水不良;岔区排水设施缺失,站线与正线及到发线将路基围成封闭的积水区,汇水无法及时排出,只能依靠道床自然下渗和外渗,也是站场内翻浆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站场k56+850—k58+100之间一段均无排水设备,使该部位因排水不良造成基床翻浆冒泥、影响线路稳定,情况较严重。
站场排水不良导致翻浆冒泥的危害:①线路静、动态质量下降;②岔区翻浆易造成晃车,危及行车安全;③列车对线路的冲击加剧,易造成连接零件失效、钢轨硬伤,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④需养护维修人力和物力投入加大,养护维修费用较高。
3 整治方案的选择
3.1铁路站场排水要点
根据《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规定,站场排水设备有如下要求:
(1)站内与站外,地下与地上排水相协调。
(2)在多雨地区的站场内,根据需要适当增设股道间纵向排水沟和横向排水设备。
(3)为避免淤塞,站内穿越股道的横向排水设备的坡度不应小于5‰,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4)纵、横向排水沟的底宽一般不应小于0.4 m,深度不宜大于1.2 m,如超过时,其底部应适当加宽。
(5)纵、横向排水槽、管的交汇点,排水管的转弯处和标高变化处.应设沉淀井或集水井。
3.2排水方案选定
经过对病害原因分析,得出需局部增设排水设备的综合整治方案,通常解决站场路基排水是采用纵向排水槽或渗水暗沟排除积水,即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槽、PVC打洞管、软式透水管、无砂混凝土管、PVC塑料盲沟等。
(1)预制混凝土U型槽:预制混凝土U型槽是一种利用事先预制好的混凝土U型槽节,经过水泥砂浆连接成为整体排水管道,也是常用于站场排(渗)水的一种成熟工艺。该方案具有流水断面好、质量容易控制、工艺简单、流量大、抗渗漏、对行车干扰少、不易淤塞等特点,常用于站场排水设计中。
(2)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是一种具有倒滤透(排)水作用的新型管材,利用“毛细”现象和“虹吸”原理、集吸水、透水、排水为一体,具有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耐压能力及透水性和反滤作用。不因地质、地理温度变化而发生断裂,并可达到排放洁净水的效果,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属于新型环保产品。因其施工简便,无接头,对地质、地形无特殊要求,任何用暗排水方式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3)塑料盲沟:塑料盲沟是由塑料芯体外包裹滤布组式。塑料芯体是以热可塑性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经过改性,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塑料芯体有矩形、中空矩阵、圆形中空圆形等多种结构形式。该材料克服了传统盲沟的缺点,具有表面开孔率高,集水性好,空隙率大,排水性好,抗压性强,耐压性好,柔性好,适应土体变形,耐久性好,重量轻,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特点。 
因怀北站为客货二等站,日客、货车流量较大,为确保行车安全,怀北站站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决定采用常用并且工艺成熟的U型暗槽和横过管联络综合解决站场排水问题,该方法解决了以往采用排水沟方案无路基横向排水坡、出水口设置较困难等问题,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对行车干扰少。
4 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4.1施工工艺
U型槽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比较简单,通常采用人工挖沟槽,人工直接埋设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具体工艺如下:
(1)U型槽:作为站场排水系统中纵向排水设施,通过用C30事先预制成为分段管节,断面尺寸为510mm×600mm,运至现场后,首先人工开挖沟槽至轨面一下1.2m,然后将各节U型槽用水泥砂浆连接为整体排水暗沟,并加盖盖板,回填石碴,结构断面图如图2。
图2   U型槽施工断面图
(2)横过管:由于纵向出水口设置较困难,作为站场排水系统中的横向排水设施,其作用是将纵向汇水通过横过管引向站场路基边坡外。施工工艺也是采取明挖沟槽,直埋横过管,管节之间的连接通过自身内嵌实现,另外通过砂浆勾缝做好相应的防水要求,结构形式见图3。
图3   沉淀井、横过管及吊沟示意图
(3)沉淀井:沉淀井作为横向排水系统与纵向排水系统的连接装置,除了连接作用外,还有沉淀淤泥、砂石、杂物等沉积作用,防止杂物对横过管有堵塞影响,结构形式见上图3。
(4)附属排水设备:吊沟是本次排水改造工程的附属设备,其作用是将积水引向站场外的涵渠中,防止排出的积水对站场路基边坡形成冲刷威胁,结构形式见上图3。
4.2注意事项
通过U型槽、横过管、沉淀井综合治理站场积水施工过程如图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图4   施工现场情况
1) U型槽、横过管、沉淀井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用砂浆勾缝实现防水要求。
(2) U型槽管节之间用砂浆勾缝至1/2槽高度,以实现连接、防水,1/2槽高度以上为站场路基积水渗入U型槽通道所用。
(3)沉淀井底部应低于横过管和U型槽底部39cm,从而使杂物及淤泥沉积下来,防止堵塞横过管及U型槽。
(5)直埋U型槽时,槽身两侧应做反滤层,防止大颗粒杂物进入U型槽造成於堵。
5 结语及建议
怀北站站场排水不良通过传统成熟的U型槽、横过管、沉淀井工艺综合整治,雨季水漫线路、翻浆冒泥病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实践表明U型槽较好地解决了怀北站场排水不畅的问题。
本次采取传统工艺主要是考虑到一方面传统工艺应用比较成熟,对行车影响程度较小,另一方面考虑到怀北站属于北京铁路局二等车站,日客、货车量较大,其它新型工艺的采用可能威胁到行车安全。笔者在此建议在日后二等车站以下的小型站场排水改造工程中采取新型工艺即软式透水管或塑料盲沟整治,通过实践对比分析不同工艺的整改效果,从而在治理铁路站场排水不良的方法中得到一套更为实用、便捷、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