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年龄还处于口育期的婴儿阶段,-----也就是一个正在吃奶的孩子阶段!对于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当他饿了或者撒尿了、或者不舒服了,只要眼神一动、嘴一咧,妈妈就会主动地来关心他,如果妈妈没有注意到或者是没有理解清楚,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就会嚎啕大哭。这个阶段的孩子欠缺主动表达的意愿和能力,总是认为“我不用说你就应该了解我要干什么,我只要变个脸色你就应该知道我不舒服了,如果给了你脸色还不知道,那我就要大哭、发脾气啦!”
看看我们现在有些时候是不是也很像这些吃奶的孩子呢?“这句话还用我说、你不知道吗?”当对方没有做到我心里的需要,我就或者使脸色给他、或者不理他冷战,如果还不懂,我就要发火啦!
“你是我老婆,根本不用说出来,理所当然就应该理解我、知道我下班会很累!”
“你是我老公,在我难受的时候你就该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
这样的抱怨到处都是,我们总是希望“我不说,你就知道!”实际上,连心理专家都做不到“你不说我就知道你要什么”,何况普通的家人乎?尤其在我们心情不顺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方说:“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另一方马上就说:“这种事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你怎么就不知道?”就这样你来我往把过往压抑的情绪以战争的方式互相伤害。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对方不愿意配合,而是自己没有把需要说出来或说清楚。所以,当我经常听到来访者诉说家里有一个几十岁的老小孩,自私、不理解别人,我都会建议他们停下来,慢慢了解我们自己,是否有为自己的意见努力争取、是否为自己的需要去做争取了!
经常有太太抱怨说,“结婚多少年,他从来没有给过我一个结婚礼物!”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断这样埋怨下去、让对方的耳朵生茧、让自己不断感受委屈和生气;也可以选择隐藏和压制心里的委屈、然后每次在无言的等待中让期望落空变成无言的失望,然后对关系逐渐灰心淡漠。
又或者,我们是否可以选择问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让对方做点什么,可以让我舒服一点?我是需要这次的纪念日你送我一条项链!还是我需要你单独陪着我去旅游?还是做点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主动为自己的需要做点事情?当我们提出这样的需要的时候,由此而让自己有所收获、对方有所弥补,其实也是给我们的关系一个重新连接的机会!
而我们是否允许在爱中存在这样的“不可理喻”?我们是否期待的是一个不用说话、他什么都可以理解你的灵魂伴侣?事实上,这样的灵魂伴侣是不存在的!真正的默契是在矛盾的磨合中一点点积累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些流行的爱情小说总是对我们有着误导的作用: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结婚了,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就应该是幸福的,却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感情磨合才刚刚开始!那些一见钟情、短期内就能深度建立的关系,看起来很让人感动或者震撼,但是这种关系中往往隐藏了很多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关系热得很快、冷却得也很快。
在一些亲密关系的讲座之后,经常有年轻人咨询自己的感情问题,问“这个人适不适合嫁”,我会问对方自己如何感觉,如果对方说感情很好,谈恋爱一年都没有吵过架,我可能会建议说,“那我建议你再考虑一下,吵过架以后再看看。”大家都笑了。只有在分歧和冲突过后,才能看得清楚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的真实状况!”
锦上添花比较容易,雪中送炭不容易做,因为需要有退让和兼容。而我们是否允许和谐的关系有不和谐的声音呢?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用行动实现和呵护这个爱却需要很久、甚至一生的时间。
就像常言道:“做一个好人容易,做一辈子好人不容易”一样,“做一个深情的爱人容易,做一辈子深情的爱人不容易!”。因为,在真正的生活期间,没有重大分离需要让我们挺身而出地表现,也不可能天天不工作24小时去叙述甜蜜的情话,我们甚至可能会因为那些天天繁琐的小事代替了曾经相思的甜蜜,而怀疑这种感觉是不是我们想要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在开始建立关系的时候,就神话了关系的模式,并没有真正地准备好面对关系中的任何一种状态!
默契,是相爱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然而不要期待它在开始就是完美的,而要做好准备去培养它,在琐碎的生活中让它生根发芽。只要我们愿意放下神话,不是等待某一个神话人物出现来给与我们所要的全部,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心中谱写和神话一样的故事、在琐事和烦恼中拥有温暖的关系!
在抱怨中等待是没有意义的!
在努力中等待、在等待中努力,这才是生活中真实的爱所需要的!